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艺术评论 > 正文

岁月无古今 情怀自浅深

写生随想一一马硕山


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与万物共生存,于是我们就和世上的万物有了感情,这是十分自然而然的事。诗人对世间的物象有感而发于歌吟,画家对万物色象有浓厚的兴致同样产生由衷的情愫,以画笔来抒写情感描绘物象。画家的依据当然要来自他的细心观察,撷取他心中所需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,这就是画家的写生。古人把写生概括为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。这八个字道出了中国画写生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内核,同时也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美学原则。 


写生是绘画创作必备的重要环节,也可说是先决的关键手段。其实上古时遗留的那些岩画雕像、陶彩绘画也都是先民写生而来的,就是文字的起源,也无不是因势象形而来。


写生在绘画上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,是绘画者必不可少的学习阶段。通过写生可以获取丰富的创作素材,我们通过深入观察,可以感受自然山川景物的形态、造型、气息和神韵。大自然开阔了我们的胸襟,陶冶了画家的性情,从而激发创作灵感。中国画写生是有其传统的,黄公望的皮囊中置有描笔在内,遇到好景,即取出摹写之,分外有生发之意。这很能说明古人重视写生,重视造化,重视主客观关系,重视精神往来,这是中国画非常重要的传统,也就是“从自然信息到艺术信息的转化”。自然信息是指没被改造过的,没被加工过的生活中的万事万物,所谓艺术信息是从我们的艺术作品中透过我们的笔墨,阐发出感人的精神力量,这是笔墨之美,是精神之美,是内在之美。我们要把内在之美与外在之美和谐地统一到画幅上,这就需要画家的智慧。


明代董其昌提出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。王履画华山时说:“吾师心,心师目,目师华山”。宋元时许多花鸟画大家笔下的栩栩如生的形象,无不得益于深入的写生,这说明古人是重视面对自然,师法造化,把客观世界做为自己的老师。赵孟頫有“到处云山是吾师”;龚贤又说:“古人作画,与造化同根,阴阳同候”;清代的石涛则云游大江南北,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来创作;黄宾虹于游历时每每写生集为画稿;齐白石对鱼虾草虫的精细写生等皆成就一代高峰。中国画是意象艺术,蕴含丰富的哲学思辨,中国人早就理解了“天人合一”、“物我两忘”的境界,这都是深入自然,参悟造化而来的,所以师造化在大自然中的对景写生是很重要的。


石涛和尚的“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”,是在面对自然的观察中与山川的精神往来,迹化就是景物通过胸中主观的提升具体落实到笔墨上,这其中包含了提精择要的取舍。画山水的,对不同地域不同景色,都要考虑与之相应的笔墨技法,就是同一地点,四季节令,风雨晦暝都会出现不同的景象,所以写生者必须细心观察物象的结构,了解其生长规律,观察天地万物的化育与洞察天地生机的开放,用心感悟,抓住触动心灵的那一刹那,于心中制定“笔墨结构”,把自然形态转换为笔墨形态。也就是在我们认真观察,细心体会的直接写生中,怎样才能把经过我们合理取舍后的具体景物转化为笔墨形象,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,关系到写生的质量,甚至成败。


这里就牵涉到笔墨基本功的问题,有人擅画速写,形神兼备,一上午就能画几张,但将写生稿转化到创作上时就显得力不从心,没有达到想表现的效果。究其原因,其实是不善驾驭毛笔,笔墨功夫不到家所致。功夫不熟练就心手不能相应,不能笔笔生发,一气呵成。所以扎实的笔墨的基本功是画好中国画的根本。


写生不但要观察物象习性,自然结构,体察自然界的无限生机,感悟生命之律动,还要把这些用最精彩的笔墨转化为艺术结构,否则写生就变为写死。写生要写出“生机”、“生气”、“生意”,写出生命力。


总的来说写生是要求写得好,写得真。写得好就是真正能抓住写生物象的本质,以最好的笔墨手法来表现之;写得真,是得艺术之真,包括形和神,这都归根为笔墨作载体。但从写生的题材元素转换为具体的笔墨乃至完成一幅精彩的作品,需注意几个要素:画家的艺术素养和审美理念;画家的文化知识和创作经验;还要有娴熟的技法和构建全局的充分把握。


我们在各处的写生中可以验证传统,检验前人在这景致中所使用的各种笔法墨法,这不单是对写生有用,而且在验证前人作品的同时,更加深我们对传统的认识,对前贤的解读。上世纪一九五四年李可染先生为变革中国画镌‘可贵者胆,所要者魂’两方印章。首次长途写生,历时三月余。同行者有张仃、罗铭。并在北京北海悦心殿举行三画家水墨写生展,产生很大反响。五、六十年代的画家十分重视写生,许多画家行万里路,跋山涉水,体验生活,领略壮美河山。傅抱石先生组织万里写生团长途写生。钱松嵒先生到华山欣然发现荷叶皴,验证了古人的画法。刘海粟先生老年还十上黄山。画家们经过艰苦壮游,画出许多具有开拓性的精彩佳作,这也是亲临写生的结果。


在绘画学习中,临摹是学习前人技法和传统精神的最好的途径,练好笔墨功夫是画中国画的根本,当我们要转入创作时就必须借助写生,摆脱传统所囿,师造化,寻蹊径,这才是有志气,才能有所突破,有所作为。在写生创作中要融入自然气息,突显主观情感,抒发自己的感受。


中国画讲究意象,重视精神内蕴,所有成功的作品,一切景语皆是情语。西方美学的“移情说”在我国的绘画理论里早就有阐述:“望秋云,神飞扬,临春风,思浩荡”。这种物我合一的观念成为中国画的基本理念。艺术家把自身看做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,与自然中的万物和谐相处,平等相待。


写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收集创作素材和寻找提炼表现语言,此种素材和表现语言应该是自然的、清新的,应该是远离程式的,否则就失去写生的意义了。实际上只有亲近自然才能远离旧程式;只有远离旧程式,才能有所发现,有所突破,有所创造出新。写生是画家与自然亲和的最好方式,也是使艺术创作保持生命与活力的必要途径。生活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,创作的灵感是来自于对自然的感悟。 写生的过程是物我交流的过程,不同的人和自然交流的结果也不同,各人画出来的画也不一样,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相同,其侧重点不同,表现手法也各异,我们在写生中更主要的是可寻找我们自己的绘画语言,正所谓:“风月无古今,情怀自浅深”。


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”是古代文人崇尚自然的最高境界。画史上许多名家大师都是从自然中寻求创作源泉,不惜行万里路涉历各地山川景物,他们的写生经验很值得后人学习,大师们的言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于中国画发展的画家。他们在长期的写生实践中总结出的“游”、“悟”、“记”、“写”四字经验,至今仍值得我们思味。